找到相关内容499篇,用时1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郑晓江:佛教之生死智慧与临终关怀

    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。人们如果能够去除无明,消解污染,熄灭思虑,抛弃烦恼,必可让真如显现,终则成就涅槃”。在大乘佛教中,涅槃”本就是一种超越生死、超越缘起的绝对存在,具有常、乐、我、”四种性质...,是说涅槃”超越一切垢染,故名为”。大乘佛教的涅槃”之说,本质在把世间与涅槃完全合一,大大缩短了世间之人与佛”的距离。这就使佛法坚定的修行者可以免于对死后何之的焦虑与恐惧,因为对他(她)们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世界佛教论坛论文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070373234.html
  •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

    《念佛胜易》简介、缘起  宗法师  本书为宗法师二○○一年于的大连开示整理稿。主要为讲解慧净法师的〈念佛感应录序言〉,着重说明念佛法门简捷易行,利益殊胜。  缘 起  念着南无阿弥陀佛”,你...大师在长安城的教化风格也正是如此。  为方便莲友学习、研讨,我们把宗法师的开示录音带整理出来,试着将初稿拿给大家传阅。读过的莲友无不眼前一亮,心里像点了盏明灯似的”,三经教旨豁然通透,人生大事终有...

    宗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222773516.html
  • 有关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

    来看下述两段引文:  又解云:夫论:第七欲成染净,亦由第六为增上缘,第七方成于染(原作”,据《集成编》卷六所引改。——笔者)等。今时亦复如是作法云:且如第六造善之时,资第七,所以第七识中我执轻微...有关三类境”的几个问题  傅新毅  三类境颂”虽只有短短的四句、二十字,却是奘传唯识学中最大的难题之一。清末民初,法相唯识之学复振于中夏,于时曾有多次大规模的学理论争,涉及到法相与唯识分宗之争、...

    傅新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4974082.html
  • 从《净土三经》看极乐净土信仰中伦理善”的位置

    极乐世界的原因,从众生的角度来说,其必要条件是在闻说无量寿佛名号时,生起了信欢喜爱乐”的心念,而有了愿生彼国的心愿。   但是在这当中,行为的善”虽然不是往生极乐的积极条件,但似乎仍然具有消极的...下,又修习念佛”等六念法门。前面叙述十三观时,谈到除业障已达极好的状态,此身已如同在极乐净土的行人,乃至第三观成,必定会往生极乐的众生,都可统摄于上品上生人中。   但是释尊在此所说的上品上生人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070078395.html
  • 唐宋佛教文人的风采

    ,曹溪学者是指南宗禅师,由此可知,他与南宗禅师交往的频繁密切。   王维非常推崇佛教史上的维摩诘居士,尤其《维摩诘经》的名杜口,文殊绝名”的不二法门”,对禅宗影响很大。所以王维推崇禅宗与推崇...  唐宋佛教文人的风采   诗佛王维   以禅入诗,为唐诗注入特有禅趣的王维(七○一至七六一,一作六九八至七五九),出生时,他的母亲梦见维摩诘进入室中,故取字号摩诘”。开元九年(七二一),举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3578596.html
  • 瑜伽师地论本地分思所成地体义伽他经论对照(上篇)[2]

    于何等法,得安乐果报?   何等为美味?云何寿中胜?”   尔时、世尊说偈答言:   信为最胜,士夫之事物。行法得乐果;解脱味中上。   智慧除老死,是为寿中胜。”   时阿腊鬼复说偈言: ...  云何了法”?谓于苦法能了能观,于集、灭、道法能了能观。云何修习于无寻定”?谓能了知如是法已,又复安住居家诸欲依持断灭及弃出中,或于阿练若处,或于树下空闲,于随顺喜眼所识色所有喜身,于随顺忧眼...

    陈琼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593278954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1)

    ”(T25.278a)尽管如前所述,众生见佛基本上是由佛发动的,是绝对他力原则”的。但在此原则之下,仍然有自力”的空间,也就是罪垢结薄”和一心念佛信不疑”的,佛将更多的施恩于彼,使之能够见佛、知佛,而得以解悟佛法。   因此,《大智度论》说:如经中说,诸佛菩萨来者甚多,如是处处有人罪垢结薄,一心念佛,信不疑,必得见佛,终不虚也。”(T25.127a)法身佛常放光明、常说法,而以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879285.html
  • 世亲菩萨对《无量寿经》诠释:《无量寿经优婆提舍》(2)

    。   第四、形相功德成就,即光明满足,如镜日月轮”,可对照《大宝积经.无量寿如来会》第31愿:若我成佛,国土光遍无与等,彻照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,如明镜中现其面像。若不尔者,不取菩提。...就是证悟诸法实相之后,庄严佛土、度化众生之事。如唐.吉藏的《名玄论》卷四所说:般若将入毕竟空,无诸戏论;方便将出毕竟空,严土化人。”(T38.882a)   《大智度论》卷53:复有五种菩提:...

    温金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241979286.html
  • 佛学与儒学

    力倡主静”,虽然自注之无欲故静”在形式上是对老子无欲以静”思想的继承,但由于静的目的在”,也反映了佛教坐禅入定实践的影响。其指向如同他《爱莲说》中莲花的品格一样,出淤泥而不染”,即通过主静...儒消,后者则无疑是佛消儒长。虽然早在佛教传入前,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,已开始颁行了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的国策,但自魏晋至唐末五代,中国学术发展的真实情况却是儒不独尊”,玄学、佛教和道教哲学成为了这一...

    向世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1983171.html
  • 佛教思想与伦理学

    种种恶业恶果。但若本觉真如熏习无明不觉,使人的真如本性,随善缘向上提升,则悟成佛陀,终极到达常乐我的涅槃境地(若以伦理学”的观点和表现方法来说,即实现全福全德全智,到达善而美”的最高、圆熟的境界...无漏性功德(如大智慧光明、真实识知、常乐我等),能究竟显实(即毕竟能证现佛性,成为圆满的、觉悟的人;亦即实现自我,完成生命或存在的意义),但现实上的吾人,由于为根本无明所障蔽,是未完成”的人”,...

    陈进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440483457.html